肝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2名,但若腫瘤太大或不適合以手術切除,栓塞療法是選項之一;衛福部健康署自今年元旦起將栓塞療法所採用的「肝動脈導管」納入給付,患者可省下2萬4000元的支出,估計每年有600人次受惠。
肝病堪稱國病,健保署科長周清蓮表示,國內罹患肝癌的病人眾多,每年約奪走8000多條性命。肝癌的治療方式通常以手術切除最優先,其他則有經導管栓塞療法、局部酒精注射、電燒療法、冷凍療法、放射治療、化學治療、標靶治療等。
為了讓醫師在臨床治療上有更多選擇,健保署日前召開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後,同意在今年元旦起將「肝動脈導管」納入健保給付,一條導管支付價格為2萬4000元。
周清蓮說,本次納入健保給付的「肝動脈導管」醫材,給付條件限於肝癌,含肝內膽管癌,且無肝膽以外轉移,接受動脈化學藥物治療,並規範用在肝癌時進行動脈化療及膽管癌動脈化療。依據專家預估,每年約有600人次受惠,費用支出約1440萬元。(聯合報江慧珺╱即時報導)